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指引。因此,正确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对于我国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正处在新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2 21:14 热度: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指引。因此,正确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对于我国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正处在新的历史阶段,解决社会领域涌现出的不公正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因此,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面深化政治改革,构建完备的社会管理体制,推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社会公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平正义是一个常谈又常新的话题,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人类社会活动所追求的最崇高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它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指明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不公进行批判,从而构建了科学的、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本文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在政治、经济、社会三种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
(一)经济公正
经济公正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生产领域公正。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决定着生产领域的公正。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资产阶级掌握着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资本家们通过暴力的、强横的手段掠夺财物,致使全部生产资料被资本家们无偿占有,私有制由此形成。在这种现实情况的迫使下,广大的工人和农民不得不受资本家雇佣进行工作。实质上,资本家们无情地压榨着工人的劳动为了谋取其中的剩余价值。劳动者在这种劳动中虽然能获得部分报酬,但资本家却无偿占有了其中绝大部分的利益。因此,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无形之中由此而生。劳动者们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劳动量,但是只能换取相对微薄的收入。完完全全处于被动状态的工人们任由资本家所摆布。马克思认为,这种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产生,源自于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行径。这种私有制度对于劳动者来说,无论在工作属性、劳动地位、劳动报酬以及心态人格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不公正。马克思明确指出“当生产者联合起来通过一定的合理的组织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的时候,剩余的必要劳动就成为自由劳动”[1]。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应当全部汇集起来,并由全部生产部门共同占有、合理支配,大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各司其职。随着私有制的消亡公有制的建立,劳动者们摆脱了资产阶级的剥削与压迫,形成了和谐的生产关系。如此一来,生产领域的公正得以实现。第二个方面是交换领域公正。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要素完全由资本家们所掌控着,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也因此被资本家无情地占为己有。资本家们制定了劳动成果转化为商品并进行交换这一过程的全部规则。而资本家们制定的全部规则皆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内部的利益。因此,身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者们无法真正地实现公平正义的交换。相反,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们不再处于被动的状态,公正的交换可以实现。第三个方面是分配领域公正。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同时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马克思明确指出,要根据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量的多少来确定和划分其应得的分配数量,进而实现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
(二)政治公正
马克思认为,无数个人的存在才构成了社会,生命个体是影响社会历史的形成与发展极其重要的因素。马克思认为关于实现社会公正问题,人的尊严应当最先得到保障。首先,尊严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思想禁锢的旧社会里,人的尊严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在奴隶制社会中,奴隶们甘于成为奴隶主的附属品,没有任何的尊严与自由。因此,保证人人享有尊严并行使权力,是实现政治公正的关键前提。正如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所强调的“生命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所以说,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人组成的”[3]。马克思明确指出,唯有破除旧社会的剥削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权利和尊严为核心的政治公正才得以实现。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指出的:“资产阶级的平等,归根到底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不过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理论表现而已。”[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所谓的政治平等只是保障资产阶级的内部平等,忽略了工人阶级的民主与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不能享有真正的民主。资产阶级所谓民主是极其虚伪的,它仅仅是资产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对无产阶级的专制。马克思认为,若想实现民主,必须由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需通过暴力的手段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从而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形式。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所谓的政治平等只是为了加大资产阶级统治的权力。这仅仅是一种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内部利益的说辞而已。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城乡、阶级、脑力与体力劳动之间将不存在对立与差别。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的权力并服务于人民大众,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如此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公正。“一个高度发达的民主制度,生产组织和政治制度,将保证社会成员的自由、平等及其需要,是充分发展的民主的体现。”[4]
(三)社会公正
马克思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社会公正。第一方面是在社会保障层面要实现公正。马克思指出,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只有社会中的公民享受到公正的社会保障,才能实现社会公正,进而实现和谐稳定的美好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需要社会给予特别关注的三类人群。第一类人,他们具备劳动能力却不能找到适合的工作。第二类是指,不具备劳动能力的妇女、老人、残障人。第三类人群是指,需要社会帮助与扶持的孩子与孤儿。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虚伪的。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以及无产阶级的斗争意识的逐步增长,资产阶级开始意识到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社会中的这三类弱势人群,才能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安定。马克思揭露其只是资本家为了缓解阶级之间的矛盾做出的伪善行为,看似是给予人民群众一些生活福祉,但其本质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劳动者为资本家们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剩余价值,丰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加剧了与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无产阶级始终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社会地位,这种社会不公正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与之相反,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社会公正目标是使得全体社会成员实现共同富裕。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的主人变成劳动人民,全部的社会财富源自于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回馈于人民,从而实现社会公正。第二方面是在教育层面实现公平正义。马克思认为,在教育面前每个人是平等的,不能因为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因素而差别对待。马克思强调,公正的教育尤其对于儿童自身的生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儿童身上肩负着重大的职责与使命,他们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军,更是社会的未来与希望。只有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洗礼后,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蓬勃发展这项事业贡献自身的强大力量。接受公正的教育,可以全面提升社会公民的文化与综合素养。每一位社会公民接受公正的教育,不仅仅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前提,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更好更快发展、愈发强胜的重要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对实现社会公正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公正、文化公正、政治公正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是我们解决当今社会问题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更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繁荣发展的行动指南。
(一)实现社会公正需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马克思在分析社会公正问题时指出,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社会公正才会得以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政权由无产阶级掌握。与此同时,国家经济的主导由私有制经济变成公有制经济。在物质生产上逐渐完成人类经济解放的进程中,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着主体作用,因此,必须在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上国家才能实现公平正义。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仍需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支持和鼓励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协同发展,打造共同繁荣的经济发展格局,只有这样才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物质财富的不断扩充。“社会公正的实现在本质上就是个体公正感的确立。”[5]而社会薪酬的取得首要决定着社会个人的公正感受。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仍然较大,社会成员对于较大的贫富差距存在诸多不满情绪,因此关于分配方式方面,要深入、合理地解读“按劳分配”的原则,以按劳分配作为主体,激励其他分配方式共存。面对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国家应当对分配制度做出相应调整,尽可能地缩小生产分配的差距,营造一个公正的经济环境,让人人享受有公平的待遇,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
(二)实现社会公正需全面深化政治改革
实现政治公正,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建党以来的重要奋斗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价值的体现。公正是一切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在制定时的价值追求,也是衡量社会制度好坏的重要标尺。实现公正这一目标为人类社会提供不懈的思想动力,促使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因此,进一步推进我国政治体制的深化改革变得尤为关键。面对当前的政治体制深化改革问题,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行政和司法领域,运用这种思维方法,会帮助我们更清楚准确地看到我国社会发展中尚存的不足之处。因此,要将这种思维方法合理地运用到我国的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同时,我国政府要更进一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决策的贯彻和落实。实现国家全面依法治理,社会问题会得以公正的评判。在法律的有效保护下,人民群众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得以实现,进而社会事业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进而形成一个政治公正的和谐社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将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上,必须要竭尽全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化发展和全面完善工作。推动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人民的信赖与支持。竭尽全力不断深化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可以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实现其基本权利。伴随着人民的权益受到妥善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赞同与拥护得以实现。与此同时,有效地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一方面,政府要保证公正与廉洁,行事透明、高效,时刻保持与人民紧密相连,利益相关,在这种情形下以便于人民对政府更好地进行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全部成员在行使自身权利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履行自身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在每个环节中保证人民的公平参与,实现监督的合理化,反馈的完整性,互动的流畅性。最终使我国宪法变得更加具有威信,充分体现其权利的平等和不可逾越性。
(三)实现社会公正需构建完备的社会管理体制
构建完备的社会管理体制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必要基础。马克思强调,社会管理体制的建立要以社会的整体利益为中心,以所有人民都可以共同享受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为落脚点。由此,一方面,必须要不断地完善和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完整性,将更多惠民利民的社会政策全面落实,例如:就业、医疗、住房以及养老等方面。确保不同的地区、不同阶层的人民均具有平等享受基本福利待遇的权力。另一方面,要秉持着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把发展落后区域的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汇集、设计和重整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再分配,要保证分配原则是科学的,分配过程是动态的,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享受,使得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让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受益。
(四)实现社会公正需推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生动地表述了美好社会呈现出的景象。马克思的公正思想是指引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具体表现有以下两方面:第一,推进社会和谐。人们劳动有所获得、学习可以受到良好教育、生病拥有良好的医疗条件等等所呈现的就是和谐社会的美好景象。在马克思公正思想的指引下,将和谐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性质的科技革命和工业文明虽然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空前未有的物质基础,但其也暴露出了诸多弊端。比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存在诸多不和谐的景象,加剧了社会的不公正问题。我们要以促进生产力持续不断发展为目的,改革社会生产和交换的方式,全面消除城乡、阶级、脑力与体力劳动间所存在的对立与差别。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努力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由此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进而实现社会的公正。第二,提倡自由平等。所谓自由是在遵守法律条件下,社会中的成员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受他人的限制;所谓平等是指社会成员在实现个人生存和发展时受到对待是无差别的,同时所享受的基本权利是同等的。马克思认同的自由平等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产阶级内部的自由平等。这种自由平等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而实现真正的人的自身的解放。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思想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解放。我党应将自由平等这一核心理念,长期贯彻实践并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分析,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探索出了这一理论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启发。目前,我国仍存在诸多关于社会公正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对于实现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是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保证。
参考文献:
[1]梅米特·塔巴克.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公正和权力的思考[J].吕增奎,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12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64,33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7,303,309.
[4]程立显.伦理学与社会公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43.
[5]张晓飞.公正感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教育研究,2015(1):64.
作者:周宇宁 周启杰
分析了南宁局集团公司物资供应段的物资采购订单现状及存在的法律风险,针对企业管理制度漏洞、干部职工法律意识薄弱及...
蒲佳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根据国家提倡的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复兴古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势在...
高聪 摘要:鉴于从业禁止对行政相对人劳动权等重要权利的深刻影响,限制行政相对人在一定期限内从事某种职业或者采取...
反应堆工程试验是一项复杂的知识密集型系统工程,具有涵盖学科专业类别多,设计试验类型广,模型、数据处理量大等特点...
无过当的防卫也是刑法中特殊预防的一种命名,与一般防卫不同,特殊防卫是当事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做出的行为不负刑...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美德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相关内容做出详细的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