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好坏有时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一部好教材既能让教师有章可循、心悦诚服,又可使学生照单全收、心驰神往,善莫大焉!那么有关中医药学中教材的最新方案有哪些呢,如何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9 23:04 热度:
教材的好坏有时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一部好教材既能让教师有章可循、心悦诚服,又可使学生照单全收、心驰神往,善莫大焉!那么有关中医药学中教材的最新方案有哪些呢,如何通过医药教材加强对中医药学的管理,文章是一篇医药学论文。
摘要:由于中药学的内容庞杂,条目繁多,记忆困难,一直被很多学生视为最难学的科目之一。我们体会个中缘由可能会有很多,但一些术语不规范、表述不准确的现象频频见诸教材,恐难辞其咎。中药的功效并非越多越好,如果术语不规范,表述不准确,或模棱两可,或似是而非,反而容易混淆,难以记忆,更不利于学习掌握。所以,一方面功效的表述必须反复推敲、提炼,另一方面应用的术语也要规范、严谨。
关键词:中药学,理气药,医药论文
教材功效的“理气”问题
既然第巧章叫理气药,那么每味药是否都有理气的功效呢?然而纵观全章药物,功效标以“理气”的只有陈皮、香附、佛手、香椽、橘核、化橘红、天仙藤、九香虫8味药,其它药物功效或标以“行气”(木香、檀香、沉香、乌药、川棣子、青木香、荔枝核)、“破气”(青皮、积实),或标以“降气”〔刀豆、柿蒂)、疏肝(玫瑰花、绿粤梅、婆罗子)。其中的香附、佛手、香椽3味药既能理气又能疏肝,由此可见,编者也认为理气与疏肝是两个不同的功效,否则,似没必要如此多费笔墨。但问题是这个“理气”与“行气”究竟有何区别?如果这个理气与行气真的有所不同,那倒无话可说。若是没有区别的话,那如此处置则有画蛇添足之嫌。诚如上述,因为理气是一个整体意义上的概念,其外延宽泛,不是具体的功效,而行气才是具体的功效,所以这样将二者混为一谈,令人心生疑窦,徒增学习难度。其实混淆的不仅是“理气,,与“行气”,还有“宽中”、“和中”、“调中”与“宽胸,’、“和胃”、“健脾,,,及“疏肝解郁”与“疏肝理气”等。为了澄清的这些混淆问题,我们将七版教材与五版、六版教材理气药进行了一番梳理和对比,列表如下:(表略)在各版理气药一章,功效“理气”的药物却不尽一致,经统计共涉及14味药物(详见上表),其中,橘皮(陈皮)、化橘红、佛手、香椽、香附各版均作“理气”;荔枝核、檀香、婆罗子、八月札在五版教材作“理气”,但六版无婆罗子,六版、七版均无八月札;天仙藤在七版教材作“理气”,五版、六版无此药;另外,绿曹梅在五版、六版教材均作“理气”,橘核、九香虫在六版、七版均作“理气”,青皮仅在六版作“理气”,五版、七版均作“破气”。笔者建议,但凡功效标以“理气”者,一律改为“行气”,既名正言顺,又可正视听。
医药学论文: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中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报创刊于1984年,是《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期刊。本刊积极贯彻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以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为己任,报道中医药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是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和中医药生产专业人员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交流工作经验的园地,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功效与主治的衔接问题
功效是对药物性能特点的高度概括,它与主治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一般来讲,有什么样的功效就会有什么样的主治。所以,一个药物的功效无论是对证、对症还是对病、对因,都应该表述准确、客观严谨,以免出现不应有的歧义或曲解,从而不利于学习、掌握、应用。以理气药的陈皮为例,“理氢健脾”是功效,主治“脾胃气滞证”,但具体应用阐述时却是这样说的:“本品辛行温通,有丘氢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因其苦温而燥,故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这样用行气来解释理气,似乎有悖编者的初衷。假如二者是一回事的话,那何必多此一举,功效直接表述为“行气健脾,,岂不更好!再譬如香附,它的功效是“理氢调中”,主治“气滞腹痛”,但应用中谓:“味辛能行而长于止痛,除善疏肝解郁之外,还能入脾经,而有宽中、消食下气等作用,故临床也常用于脾胃气滞证。”又用宽中、消食下气来解释理气,难道“理气健脾”与“理气调中”真的有很大区别吗?从临床实践来看,陈皮与香附的“理气”应该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行脾胃之气滞的(行气),脾胃气滞一除,则中焦调和(调中),脾胃健运(健脾),疾病向愈。因此,二药均有行气健脾之功,皆可用治脾胃气滞证。如此表述既直观、规范,又简单、准确,教师讲得得心应手,振振有词,学生学来心领神会,津津有味,岂不两全其美!
术语与表述的规范问题
这就对我们编写教材的老师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应该如何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教材编写工作?扣心自问,我们每味药的功效与应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一字一句反复推敲出来的吗?是否真的下足了功夫,而不是为赶时间交差,而仓促草率成篇?以理气药的佛手、香椽为例,二者的功效均为“理气调中”,但佛手“能醒脾理气,和中导滞,,,香穆“入脾胃以行气宽中’,。那么初学者不禁会问:难道二者的作用机理有什么不同吗?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佛手与香椽的作用机理都是一样的,根本没有必要在应用的表述上各抒己见,随意发挥,完全可以做到统一口径,前后一致。又譬如天仙藤、九香虫都有。‘理气止痛”之功,然天仙藤“苦泄温通,能理气活血而止痛,,,为活血行气之品,而九香虫“气香走窜、温通利隔而有立氢止遍之功”,实际上二者均为行气止痛药,孰强孰弱,仅凭纸上笔墨难分伯仲。但是,若结合临床应用来评判,行气止痛之力是能见分晓的,也就是说九香虫要优于天仙藤。其它还有化橘红“理气宽胸”与陈皮、积壳的功效无异,改为“行气宽胸,,更为贴切。至于绿尊梅、婆罗子的功效虽未见“理气”二字,但应用中还是可见有“理气”、“行滞,,等字眼。如绿粤梅:“本品芳香行气入肝胃,能疏肝解郁,醒脾,理气和中。”婆罗子:“本品既能疏肝解郁以行滞,又能理气宽中以和胃。”不难看出,绿尊梅与婆罗子既能疏肝解郁,又能行气和中,对肝胃气滞证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不能因为二者均有疏肝解郁之功,就忽视其行气和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教材“理气药”一章在编写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巫待重订时予以修正与完善。我们对第15章称作“理气药”没有异议,从总体上讲还是能够站得住脚的,但具体药物的功效不宜再标以。理气,,,改为“行气”更贴切一些。至于功效的表述应尽量准确、精炼,应用中的一些术语也要规范、严谨,集思广益,反复推敲,严格把关,以进一步确保和提高教材质量。
薄荷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性油、黄酮类、氨基酸、萜类等物质,药理学研究显示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目的:分析住院病人在进行中医外治时发生烫伤的原因,为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少中医外治医源性烫伤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
梅毒(syphilis)属于性传播疾病,分布于全球各地,传染性强病程复杂。可分为后天性梅毒和先天性梅毒两种,前者通过性接触...
介绍了郑州市儿童医院(郑东新区)生活给水和热水系统设计。结合医院建筑的多功能性和专业设备的特殊要求,在充分利用...
邵仲岩,张闻煜 (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医药行业的发展对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有重要...
小儿肺炎,中医学称之为肺炎喘嗽,是小儿肺系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病症。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浊上壅,甚则涕泪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