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举考试从产生到废止,延续了上千年,考试内容、形式多样,八股文在科举考试的诸多形式中独占鳌头数百年,自清末废止八股文至今,对八股文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总的来说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3 21:01 热度:
摘要:科举考试从产生到废止,延续了上千年,考试内容、形式多样,八股文在科举考试的诸多形式中独占鳌头数百年,自清末废止八股文至今,对八股文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总的来说是骂名多于好评,甚至于众人在八股文的头上强加了很多罪名,八股亡国论首当其冲,但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八股文的有些罪名是很难成立的。
关键词:八股文,科举,经义
《四书》、《五经》是传承了上千年的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要说涉及《四书》内容最多的,非八股文莫属。
一、 八股远源
1.科举考试
说到八股,就不得不提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一种事物—科举考试。
招贤纳士是历朝历代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古代帝王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方法来选拔人才。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前,先后经历了以先秦的世卿世禄和乡举里选制度,汉代的察举和学校制度,以及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等为代表的几个阶段。
到了隋朝初年,隋文帝杨坚下令废除了世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度,并开设志行修瑾,清平干济二科考试,正事开科取士。参加考试的考生不论出身贵贱,不谈背景深浅,全凭考试成绩予以录用。这就是科举考试最早的雏形。继隋文帝之后,隋炀帝杨广又增设进士科,继而唐代又加以完善,增设了秀才、明算、三史以及武举等诸科考试,宋朝更是增设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至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自上而下完整的科举考试制度。由此,可以推论,科举考试始创于隋朝文帝时期,唐宋以后不断加以发展完善,直至明清两代达到成熟。
科举制度自产生至废止,延续了1300多年,自宋朝以后,科举一律考经义,考试内容空泛,形式死板,明清时期更进一步规定必须以《四书》的文句为题,文章格式必须为“八股文”,严重束缚了士子的思想,使科学技术越来越不受重视,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科技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是落后的科举制度和当政朝廷的苛刻条件成就了“八股文”的千古骂名。
2.八股远源
事实上,八股文并无罪恶可言,更不要提罪孽深重了,八股文仅仅是一种文体,如此而已。
据启功先生的《说八股》中交代,八股文的远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北宋的王安石、苏辙诸家的“经义”,所谓的经义,说的就是当时的王安石、苏辙等诸位文学大家对各种经书的理解与看法,然后把这些思想记录下来,为后人讲解,也就相当于当今社会的教师的讲义。
八股文由北宋时期开始发展,到了明代,已经发展到借发挥经义引到陈述、评论政治问题,同时出现了“策问”这种考试形式,也就是类似于现代考试的问答题与分析题。如果说“经义”是考查考生对于经书的理解,那么“策问”的出现可以说是当朝者对考生有无政治头脑的考验。用“策问”这种问答题式的方法,考察士子们对于某些政治问题的见解和处理方法。根据“策问”答出的一条条对策,便成了一篇又一篇的大篇幅的“策论”,这种吸收了“经义”及“策问”等多项功能、多种形式拼合而成的综合文体逐渐定型于八股文,成了明清科举考试的诸多文体中最主要的部分。
八股文这种文体是封建制度下的必然产物,也仅仅是一种文章形式,没有善恶可言。之所以“八股”遭人反对,被人厌弃,只是因为它被明清统治者作为工具来束缚士子们的思想,同时,统治者又在文章形式中加上了很多繁琐而苛刻的要求,所以说,人才是导致八股文臭名昭著的罪魁祸首!
归根结底,说了几百上千年,八股文的罪责也不过是那么几条,几百年来没变过,相信以后也不会凭添新的罪名了。
二、 八股翻罪
1.八股翻罪之亡国论
在八股文的诸多罪名中,首当其冲的无疑是八股亡国论。诚然,
这也是八股文最大的冤情。试问,八股文真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左右一个国家和朝代的存亡?这俨然是不现实的。一种文章形式,一种文体,能决定国家的存亡?这个道理恐怕用脚趾头想也能明白。
如果反过来说,认同八股文亡国论,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明朝和清朝的灭亡时八股文导致的?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如果李自成当年手里拿的不是刀枪,而是拿着一篇八股文,并在嘴里念叨着“破题,承题,起讲”,就能加速自己成就霸业的步伐?或者说,如果19世纪末,孙中山先生能苦心钻研八股文,然后再分发给兴中会的兄弟们人手一篇八股文,口里默念八股文的作文要点,就可以避免几经周折,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而直接取得革命的胜利。显然,这些是不现实的,八股亡国论的罪名是不成立的,真正亡国的原因恐怕还是腐朽的政治和造成政治腐朽的人。
明朝时期八股文开始兴盛,在初期也确实选拔了一批有头脑,有见地的人才、文官。但是,随着各种苛刻条件的夹套,弊端也是日益明显,但这些弊端绝不足以导致明王朝的覆灭。真正导致明朝灭亡的,是万历皇帝的纵欲酒色,不理朝政;是崇祯皇帝的刚愎自用和崇祯年间腐败的宦官专权,而非八股文令其灭亡。如果明朝所有的皇帝都有洪武、永乐两位皇帝的雄才大略和铁腕治理,恐怕八股文真有亡国之力,也是蚍蜉撼树,难以动摇他大明朝分毫吧?
2.限制思想
八股文的第二宗罪,当属限制了人们的思想,但是不妨分析一下,一种文体,是如何做到限制人们思想的?如果它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的魔力源于何处?
事实上,八股文“限制思想”的罪名并非是实至名归。说八股文限制思想,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明清统治者给科举考试加上了各种苛刻的条条框框,其中对八股文的要求尤为苛刻。从清朝前期开始,绝大部分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四书》,而且朝廷规定以《四书》加朱熹的《集注》为标准,这就直接导致了士子们“只读《四书》,一心钻研《集注》,思想不出《四书》,心中没有孔孟圣贤,只有祖师朱熹”,更有诸多学子不知“三通四史是何文章,不知唐宗宋祖是哪朝皇帝”。尽管如此,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八股文束缚思想的罪名依然是很难成立的,虽然考试的内容是和标准是《四书》和朱熹的《集注》,但是朝廷并没有明令禁止士子们学习文化知识啊,八股文本身就更没有阻碍人学习的能力了,很显然,这是个冤假错案,理应平反。再说,八股文影响的仅仅是士子们的思想,文盲是不受其左右的。在那个文盲数倍于知识分子的时代,八股文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的说法很明显是言过其实了。
三、 八股文与现代作文
1.八股文的写作特点
八股文有着严格的规定,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来作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作出的解释说明,“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一共是共八股,故名八股文。
说起八股文的“破题”,可以引出这样一个小故事:在清朝乾隆年间,主编《四库全书》的纪昀去南书房面见皇帝,进门时就随口问了问口的小太监:“老头子来了没有?”不料乾隆已经坐在南书房里了,恰好听到了他这句话,于是问道:“何谓老头子?”并且告诉他有说则生,无说则死。意思很明显,能解释出来,就能活,说不出来,他那脑袋就得挪挪地方了。纪昀听罢,当即答道:万岁谓之老,元首谓之头,天之子而子万民谓之子。乾隆听了以后是龙心大悦,免了他的死罪。回过头来看这个故事,纪昀对“老头子”这三个字的解释就是运用了八股文中的“破题”。这种文学表现手法,至今仍在用。
2.八股文与现代作文的比较
事实上,八股文和现代作文在写法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破题是说出本篇文章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性质也就相当于现代作文的“主题”;再说“承题”,就是简单地进一步补充主题,作用类似现代作文的“副标题”;八股文中“起讲”的作用是较深入地说明这个题目的用意所在,类似于现代作文的内容大意。包括八股文和命题作文也有相似之处,同样都是给出题目,同样都是围绕着主题点明中心思想,阐述自己的理论。不同的是八股文的题目来自《四书》,观点要阐述《集注》中的思想,而现代的命题作文从题目到中心思想则是更为随意。
王小波作品中的语言和人物都是流利,简洁,冷静,易懂,富有表现力的现代词汇。一方面,他们充满了诗意的节奏和敏捷,...
西方新文化史的产生是在传统史学的土壤上滋养的。在上世纪60、70年代,新文化史学的产生受到三大方法和理论的影响得以...
互联网拉近各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提高了对跨文化新闻传播的要求,跨文化新闻传播得到落实加强各国人民的交...
法国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文化保护政策源远流长。长期以来法国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全体公民的积极性,鼓励公民参与文化保...
王鹏 摘要:意境是中国古代艺术追求美学的一种艺术境界。中国园林受山水诗、画影响,构图布局讲究诗情画意,而江南私...
《孽海花》的主角金文清是早期的传统和迂腐。 他离开这个国家后,开始思考自己,在他人的影响下,他的思想逐渐得到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