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部分,然而这种园林文化的形成,却有封建社会士人隐退避世的失意融于其中,从而形成一种园林隐退文化。而我们对园林的欣赏是一个寻觅心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3 21:01 热度: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文化
——以苏州园林为例
王慧
摘 要: 中国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部分,然而这种园林文化的形成,却有封建社会士人隐退避世的失意融于其中,从而形成一种园林隐退文化。而我们对园林的欣赏是一个寻觅心理的过程,不要被其中的消极思想所困惑。
关键词:中国园林 园林文化 士人思想 隐退文化
中国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苏州园林以其小巧精美、构思新奇著称与世,形成自为体系的独特文化景观,仿佛是美文短致,令人爱不释手叹为观止。然而这种园林文化的形成,实质上有一种特有的因素夹杂其中,即封建社会文人失意隐退、消极避世、独善其身的阴影,从而形成一种园林隐退文化,引起我们对这种文化现象及影响的反思。
1. 关于士人园林
中国文化中的儒道两家,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心理框架和价值体系,相互颉顽,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士人保持心理平衡的调节剂。“得志于时而谋天下,则好管、商,失志于时而谋其身,则好庄、列。”
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士人多无所事从,谈论老庄玄理,成为风尚,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大自然成为人的精神寄托,强调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归隐思想促进了别墅园林的发展,此时士阶层的隐逸思想也受到了道家学说的充分浸润,突出其非事功的一面。唐代的“中隐”思想则带士人走了一条介于出世入世之间的中庸路线,隐逸的具体实践不必遁迹山林,园林生活可取而代之,士大夫竞相兴园造林,中隐与园。
2. 苏州园林与隐退文化
今存的苏州园林多建于宋、元、明、清各时期,其主人多为被贬、隐退的官吏或崇尚风雅、无心爵禄的吴中名士。“隐退”成为苏州园林的基本文化内涵。园林主人大多数在仕途上有过执着的追求,但不得志或受挫,逐渐泯灭了建功立业的理想。萌生了退隐之心,在心灵深处日益确立起以自然、恬静、淡泊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情趣,以求得内心的平衡,打发人生时光。
现存最早的沧浪亭园主为北宋诗人苏舜钦,在朝为官时被权势排挤,闲居苏州,购地建园,读书会友。拙政园主人为明御史王献臣,因被东厂特务诬陷,连遭贬谪,弃官回归故里苏州,亦购地建园。购建艺圃的主人文震孟和明留园主人徐泰时等都是遭人弹劾后罢官归吴建园的。即使有些主人不是因为被贬离开官场,也是因为厌倦视图、借口弃官还乡。如清网师园主人宋宗元官至光禄寺少卿后,以养亲为借口,回乡建园。
历代隐退建园之人,从官场走向市井。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园林。但园主并非真的能甘于平淡,只是以外表平淡之举来掩饰内心世界的不平衡。事实上,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他们已难愈合心灵的创伤,园林构建风格,已是其心性不自觉的流露。因而,园林隐退文化,是历代众多贬谪、隐退购地建园官吏,生活追求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在古代历史进程中使失意、隐退与园林文化建立起必然的联系。
3. 园林构建风格潜信息
隐退文化的形成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基础,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功利观、人生关和价值观有着密切关系。历史上“百家争鸣”时期的诸子思想,以及后来传入中原的各种宗教思想,对古代知识分子都构成较大的影响。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儒、释(佛)、道为主,兼融其他流派的思想及文化思潮。
儒家主导思想是积极进取的,而道家、佛家超然尘外,情欲沉寂。园林主人多是夹杂复杂思想走向仕途,失意时,道、佛思想占了上风,由进取人生变为安逸甚至于消极的人生。园林主人隐逸的决心和矛盾心理在园林的构建上已透出潜信息。
生活方式追求无拘束。园林从布局上看自由自在,灵活多变,潇洒自然。没有体现等级秩序的均衡对称格局,没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息。
意识上追求模糊浑然。真石(假山)真水构成假的世界,主人无心变得是非曲直,多年的宦海生活,迎合苟同,棱角皆无,思想思想上的创伤难以愈合,怎还辨它是真是假。
人生道路上曲径通幽。园林中咫尺天地却有数不完、走不尽的小路,石径连以廊、桥、亭、阁,“穿山越水”幽静叠出,似述主人曲折不凡的人生经历。
内心表现是不甘寂寞,又无可奈何。这些可以通过园林里内涵深刻的楹联、匾额、石刻和诗文等方面看出,实际上是一种“待时”和不甘寂寞的表现,是充满矛盾的主人内心世界的流露和宣泄。身在园林,心在庙堂。
这种潜信息在园林山、石、水、木、亭、台、楼、阁中难以直接寻觅,但却在我们观赏园林时隐约感受到,默默认可或被理解。也是每位园林主人对园林精心布局后形成的一种信息,似乎有所暗示,给我们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通过这一隐藏于山水之外,又可以透出的潜在信息,不难窥见园林主人的内心世界。
4.园主生存特点及隐退文化的影响
从园林构建特点来看,园林主人多为不俗之士,有极高的鉴赏品味。或身怀绝艺,对生活有着独特的追求,或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不必为生活奔波。走向隐逸生活的园林主人大都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 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也只能保一人之清高,难以长久。
2> 以洁身自好的生存方式离开官场,试图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空间。但事与愿违,实际是相悖的。
3> 在思想文化方面,除了儒家占统治地位观念以外,已经有多种不同思想交织的影子。从他们走出樊笼,另辟蹊径的举止,已经可以看出不同的价值观念、功利观念在现实中的表现。
4> 园林主人们从事的活动,都是兴趣所至,没有强迫自己劳动创造的必要,因而,一切活动只是随心所欲。
园主力求从现实的正统的功利运作体系中解脱出来。他们以自然恬淡为特征的生活情趣;以清静虚明为特征的心理境界;以养气守神为特征的养生方法,赢得良好的生理状态。
隐退文化现象的消极影响也是极其明显的。园主虽离开官场,走进自己构建的小天地,但始终摆脱不了社会生息、尘世的诱惑。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复杂的思想成分,使其真隐难为,终是一个精神上的隐士。小小的园林,实质就是一个充满对立统一的退隐文化现象聚焦点,其真实的内涵是:园主超脱与难以超脱的矛盾;园主追求自我完善与外世不完善的矛盾;园主人生观上积极进取与客观政治环境不协调的矛盾。
结语
苏州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富甲一方。孕育了富有江南特色的私家园林。园林虽小,浓缩天下,可称之为“小园林,大社会”,也留给后世一笔巨大的财富。但园林毕竟太小,束缚了古代知识分子的身体,局限了他们的眼界,他们虽构建了自己理想中的“世外桃源”用以栖身,但对造成自己走上隐退道路的社会原因却难识“庐山真面目”,只落得孤芳自赏,隐居待时,似遁入空门。
中国古典园林无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其文化内涵都是极其丰富与深刻的。我们对园林的欣赏,其实是一个寻觅的心理过程。园林构建风格与园林主人的生活阅历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历史、传统、风俗、地域等因素的交互影响,各种文化现象积淀于园林之中,园主人的个人好恶形成了园林的风格,同时历代失意退隐官吏所形成的园林隐退文化现象也愈加明朗。但我们切莫被园林隐退文化中消极思想所困惑。毕竟苏州园林最美的是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造园手法和它那以景取胜,景因园异,小中见大的园林艺术。
参考资料:
1. 王润生 徐飞鹏. 浅谈中国园林之人文内涵.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4(3)
2. 金柏苓. 理解园林文化. 中国园林. 2003(4)
3. 李平. 苏州古典园林文化内涵管窥. 苏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1(3)
4. 仰观. 苏州古典园林山水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环境导报. 2003(2)
5. 许秦. 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价值. 建筑文化
6. 何勤. 园林文化杂谈. 华中建筑. 1994(1)
王小波作品中的语言和人物都是流利,简洁,冷静,易懂,富有表现力的现代词汇。一方面,他们充满了诗意的节奏和敏捷,...
西方新文化史的产生是在传统史学的土壤上滋养的。在上世纪60、70年代,新文化史学的产生受到三大方法和理论的影响得以...
互联网拉近各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提高了对跨文化新闻传播的要求,跨文化新闻传播得到落实加强各国人民的交...
法国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文化保护政策源远流长。长期以来法国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全体公民的积极性,鼓励公民参与文化保...
王鹏 摘要:意境是中国古代艺术追求美学的一种艺术境界。中国园林受山水诗、画影响,构图布局讲究诗情画意,而江南私...
《孽海花》的主角金文清是早期的传统和迂腐。 他离开这个国家后,开始思考自己,在他人的影响下,他的思想逐渐得到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