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在科学文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3 21:01 热度: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当今,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更是人才的价值所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最佳开端,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谈谈如何在教学各环节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一、扣题质疑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课题的质疑是第一步。课题常常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对题目的质疑问难往往是打开分析文章的窗户,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1、课始质疑。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我出示课题后便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纷纷提了问:课文写了哪些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于是我引导针对课题的关键词“借”字质疑。此时,他们又提了新的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诸葛亮是怎样借箭的?为什么诸葛亮能借到箭?从这个借字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围绕课题的关键词也能提更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一个个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研究文本成了一种心理渴望,质疑为下文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课中质疑。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愤”、“悱”之际是引导质疑的最佳时机,只要抓住了时机随时都可以质疑。又如《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在研究如何借助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我就引导学生由题目生发各种疑问,“谁什么时候飞夺泸定桥?为什么飞夺泸定桥?经过如何?结果怎样?”抓住了这些问题,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一目了然了,又落实了借助课题概括主要内容的学法指导。
3、课末质疑。学生学完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时也可以再读课题质疑。例如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我是这样引导的:学了课文,我们再读课题,有新的问题吗?一生提到:课题为什么要用《别了,我爱的中国》作题目?其他同学也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课题换成《祖国,再见了》、《我爱的祖国再见》《别了,我爱的祖国》。于是在课题的确定上大家又有了新的话题。
二、初读质疑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初次接触一个新的文本后,会遇到许多问题,所以在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生字新词,难句,课文的内容等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很有必要。一方面教师可以从问题的难易程度了解学情;另一方面,根据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围绕质疑问难中的问题组织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有着传统课堂所没有的生成性,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如在教学《了不起的女孩》第一课时的教学,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请同学们把阅读中自己感兴趣或自己不懂而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并写到黑板上,他们兴致很高,写了满满一黑板的问题,然后我们给黑板上的问题归了类,让他们带着自己喜欢(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深入的阅读来解决。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李欢的妈妈也太不象话了,她怎么可以如此无情呢?我肯定了她在读课文时善于发现问题,然后请她再读读课文也许会有不同的感受。后来,她读懂了又说:李欢的妈妈也是了不起的,李欢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与***妈的教育分不开的。她的妈妈是功臣,我们的妈妈太宠我们了,把我们宠得娇身惯养的,以后怎样克服碰到的困难呀。学完了课文还写自己了一篇给《妈妈的信》。
三、深读质疑
初读课文时的质疑,纵观全文,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浅显,难以涉及到重难点,在深入阅读时教师还得引导学生在解疑中再质疑。如《养花》一课,老舍先生通过许多件事来写养花的乐趣,有的学生体会不出来,是难点。深入研究课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这些事中,哪里难以体会出养花的乐趣?学生纷纷举手指出,老舍先生抢搬花草累得腰酸腿疼为什么还认为是乐趣?老舍先生的花儿被砸死了三十多种一百多棵,都伤心得落了泪,为什么还说是乐趣?抓住这两个疑难之处,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研究,从而体会到,老舍先生从艰苦的养花劳动中感到苦中有乐。
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质疑,从一个个问题引发出新的问题,层层剥笋,启发学生一步步思考。这样的质疑过程就是一个向前推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四、赏读质疑
教学永远没有句号,只有省略号。质疑问难的过程也是如此,当我们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就是成功。在赏读文本时,可以指导学生从文本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修辞运用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质疑不着边际。例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中,“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个中心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一中心句是落实朗读的重点,让学生对中心句质疑,可以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问到,“这个句子为什么出现三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从而把朗读引向深入。
五、回读质疑
下课前,教师再给学生提供质疑机会,再次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探索、联想创造的机会。例如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文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学习了课文,你还想在哪些问题上进行研究?这样引导后学生的问题开放了。为什么陆游他自己不去打仗,解救北方的老百姓呢?陆游去过北方吗?诗中描写的是他亲眼看到的吗?陆游是爱国诗人,他还写了哪些爱国诗呢?……学生经过学习,产生了新的创建性的问题,他们的问题辐射面大,很有研究的价值。这些问题都促使他们不断研究文本,研读课外书,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获取新信息,自主释疑。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指引他们继续探究。
总之,培养质疑能力需要教师的激发引导,培养训练,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教师在实践中要抓住契机,开启学生好问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王小波作品中的语言和人物都是流利,简洁,冷静,易懂,富有表现力的现代词汇。一方面,他们充满了诗意的节奏和敏捷,...
西方新文化史的产生是在传统史学的土壤上滋养的。在上世纪60、70年代,新文化史学的产生受到三大方法和理论的影响得以...
互联网拉近各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提高了对跨文化新闻传播的要求,跨文化新闻传播得到落实加强各国人民的交...
法国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文化保护政策源远流长。长期以来法国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全体公民的积极性,鼓励公民参与文化保...
王鹏 摘要:意境是中国古代艺术追求美学的一种艺术境界。中国园林受山水诗、画影响,构图布局讲究诗情画意,而江南私...
《孽海花》的主角金文清是早期的传统和迂腐。 他离开这个国家后,开始思考自己,在他人的影响下,他的思想逐渐得到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