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新闻类职称论文发表了出镜记者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出镜记者是新闻采访中的重要角色,负责对当地新闻的直播工作,要求出镜记者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能客观真实的反映新闻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3 21:00 热度:
这篇新闻类职称论文发表了出镜记者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出镜记者是新闻采访中的重要角色,负责对当地新闻的直播工作,要求出镜记者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能客观真实的反映新闻现场,能够表现强烈的现场感和目击感,增强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新闻类职称论文,出镜记者,新闻媒体
一、出镜记者的分类
如果根据现有的电视新闻节目类型将出镜记者进行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二类:第一,新闻消息中的出镜记者。消息类电视新闻又被称为动态新闻,一般是指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包括早间新闻、新闻联播和晚间新闻节目以及每逢整点播报的各档新闻节目。第二,新闻专题中的出镜记者。专题类新闻是针对某一个或一类新闻题材所进行的有一定深度的报道。第三,访谈节目中的出镜记者。这类节目的出镜记者往往以某一事件或者热点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受访者进行一对一的提问,来得出结论。
二、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职责和作用
(一)出镜记者的职责
出镜记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并且始终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真实还原新闻现实。
首先,出镜记者作为新闻事实的报道者和传播者,一定要当好把关人,把好新闻传播的“第一道关口”。
其次,出镜记者要能准确把握现场,做到客观真实。
最后,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进行真相挖掘时,要具有新闻敏感。也就是说,出镜记者一定要能够判断哪些事实是最值得挖掘跟报道的,哪些事实的揭晓会对受众最有利,基于此,将最有价值的信息传达给受众,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出镜记者的作用
首先,由于出镜记者的存在,使得电视新闻摆脱了过去仅靠解说来支持报道的情形,通过出镜记者在现场与演播间主持人的连线,突出体现了新闻的要素,并且使新闻得到最为直接的传播。其次,由于出镜记者的存在,使得新闻报道更具有人情味和感染力。在以前画而加解说的新闻报道时代,受众感受不到报道者的情感,没有了现场,也就使报道失去了生命力,因此,以记者出镜报道以及体验报道的方式更能拉近新闻事实与受众的距离,即使所报道的事实与受众在地缘上距离遥远,但也能够使其在心理上精神上产生共鸣。
因此,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在事实现场所发回的报道更有说服力,更真实、更亲切,用记者在现场观察和发现的事实来代替苍白的解说词,不仅体现了出镜记者这个角色的魅力,而且还让新闻多了几分人情味、趣味性和接近性,从而丰富了新闻报道的样式和编排的方式。
三、全媒体背景下的出镜记者
(一)全媒体背景下出镜记者的变化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也产生了新的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方式,而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笔者认为,在讨论新的传播背景下出镜记者的作用之前,应该先来认识一个新的名词,即“全媒体”。
目前“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它来白于传媒界的应用层而。由于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和不断变化,媒体的内容、渠道、功能层而的融合,使得人们在使用媒体的概念时需要意义涵盖更广阔的词语,至此,“全媒体”的概念开始广泛适用。全媒体可以从以下二个方而来理解:一是传统媒体向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样态全方位拓展的现象:二是任何传播主体都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综合传播:三是实现跨平台、立体化的传播。
在理解全媒体的同时,就能够看出出镜记者在这样新的传播环境下所产生的变化:
第一,由于传统的电视媒体向网络媒体和手机等移动新媒体拓展,在有些重大的突发性或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中,出镜记者一个人便可以完成现场的采访跟报道。在传统电视新闻中,往往要求专业的摄影记者和出镜记者同时进行报道,随着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观众对于拍摄质量的要求并不高,而是更加注重报道的内容和信息的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如遇某些不适合多人进行报道的场合时,可以由出镜记者一人通过手机来完成报道,而这些视频在传输上也更加方便,不再需要卫星转播,直接上传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即可得到传播。
第二,由于当今新闻传播领域中,“人人拥有麦克风”、“人人都能当记者”,也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公民记者”与“公民新闻”。这样一来,即使是普通老百姓,在遇到突发性事件中,随手就可以拿出手机拍摄上传,将新闻事实传播出去。因此,出镜记者在进行后续的追踪报道时便可通过互联网等来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也就是说,现场报道不再是职业的出镜记者所专有的报道方式,而是与公民记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深入现场、挖掘新闻现实。
第二,当今的新闻传播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的单一方式,互联网、移动媒体都可以实现实时传播。因此,今天的出镜记者也不仅仅只是在传统媒体中出镜头进行现场报道。例如,在2014年两会的报道中,许多记者都利用“秒拍”手机软件来随时拍摄、随时报道、随时上传,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刷新两会最新报道,同时电视媒体也进行转播,这样,现场报道就可以实现跨平台、立体化的传播。
(二)全媒体背景下出镜记者的作用
首先,由于网络、移动新媒体等传播工具缺少专门的把关人,使得事实未经筛选把关即可得到传播,以至于造成一系列网络事件,甚至造成恶劣影响,而当今公民记者也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力,不能确定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其真实性也不得而知,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专业的记者进行出镜的报道,会对事实有较强的把控,对受众以及舆论做出正确的引导,确保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 其次,在全媒体白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大都是碎片化的,而且流动量特别大,可能今天关注的焦点在明天就不会受到重视,也可能在网络的翻炒下,原本的新闻事实就变了样,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歪曲不实报道。因此,出镜记者应该在此时站出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亲白深入事实,做出深度的报道和评价等。
最后,结合全媒体自身跨平台、立体化的传播特点,就要求在新的传播背景下,新闻的报道和传播不能仅靠文字、图片及及时更新来维持,再加上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媒体必须要满足,因此,出镜记者可以发出白己的独到见解,彰显其所在媒体的个性。
四、出镜记者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不管是在传统的新闻报道还是在全媒体背景下的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在专业素养方而都是有严格标准的,而这些标准也恰恰就是专业记者区别于公民记者的地方。
(一)出镜记者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出镜记者是连接观众与新闻现场的桥梁和纽带,只有通过出镜记者的口语描述才能使得观众了解到现场的消息。因此,出镜记者在进行口语表达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要能够分清主次,区分重要信息。在进行报道的,出镜记者要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报道的方向和重点,着重表达现场最重要、最紧迫、观众最需要了解的信息。
第二,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日常生活中人们沟通交流时经常会出现不经意间的夸大或者其他与事实不符的言语,这对于出镜记者来说是万万不可取的。由于出镜记者报道的是新闻现场,理应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不可任意变更事实,在表达时更要注意措辞,真实客观地还原新闻事实。
第三,表达一定要口语化。有些场合有些事实可能科学性比较强,如果遇到普通老百姓所不能理解的名词或者专业术语,出镜记者在报道时就一定要想办法转化成通俗的语言,以确保人人都能理解,并且只有口语化的表达才能亲近受众,便于受众接受。
(二)出镜记者要会正确使用肢体语言
出镜记者在使用肢体语言时需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手势的使用。一般出镜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都会使用到手势,如果记者在镜头前一手拿着话筒,另一只手不知放在何处,或者僵在半空中,会使得整体表达都更加不白然,而加上手势的辅助表达,一方而可以使表达更为自然流畅,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缓记者的紧张情绪,使其表达更加轻松自如。但是对于报道来说,手势的使用也是有讲究的,如果遇到一些需要指示的表达,可以借用手势来指向正在说明的事物或者人物,如果不需要指示物体,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手掌白然伸直,手指自然并拢,随着说话的节奏有一定力度的上下摆动,这样可使出镜记者的形象更加职业化,但是这样的手势也不可使用过度,不然会分散受众的注意力。
第二,要注意而部表情。出镜记者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他所在的电视台,因此出镜记者在报道时不可而无表情,或者表情僵硬。人们通常认为微笑是最具有亲和力的表情,因此出镜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要注意而带微笑,一方而体现亲和力,让观众更容易接受你所表达的内容,另一方而显得更为真诚。当然,如果在报道某些特殊的事件,如灾难报道时,要在表情白然的基础上稍显严肃认真,通过表情让观众去感受事态的严重程度等等。总之在报道时面部表情也是很讲究的,出镜记者要根据自己报道的事件和场合来准确拿捏。
第三,要注意眼神交流。虽然出镜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是对着摄像机镜头来说话,但正是这镜头将信息传达给观众,因此在进行表达时,出镜记者一定要时刻与之交流,切不可双目无神,直勾勾的盯着镜头,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将镜头当做自己的受众,当做自己交流的对象,因此眼神中也要流露出交流感。另外,在报道时,出镜记者的眼神一定要坚定,不可飘忽不定,也不可左右乱看,就像对着一个人说话一样,要看着对方的鼻子,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同样的,摄像机镜头就是出镜记者需要尊重的对象。
五、结论
在我国,出镜记者是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深度报道和问题探究报道以及消息类新闻报道中都会出现出镜记者的身影,可见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和意义是毋庸置疑的。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整个媒介环境和媒介技术也是不断更新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将新闻报道做的更出色,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更加完善,出镜记者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新媒介环境的变化,在新闻报道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推荐期刊:《》International Review(双月刊)曾用刊名:苏联问题参考资料;苏联研究,1980年创刊,是研究国际问题和传播国际信息的综合性刊物,刊物融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于一体,着重刊登国内知名国际问题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中青年研究人员的有真知灼见的文章,同时向读者介绍国际问题背景材料和有关信息。
王小波作品中的语言和人物都是流利,简洁,冷静,易懂,富有表现力的现代词汇。一方面,他们充满了诗意的节奏和敏捷,...
西方新文化史的产生是在传统史学的土壤上滋养的。在上世纪60、70年代,新文化史学的产生受到三大方法和理论的影响得以...
互联网拉近各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提高了对跨文化新闻传播的要求,跨文化新闻传播得到落实加强各国人民的交...
法国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文化保护政策源远流长。长期以来法国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全体公民的积极性,鼓励公民参与文化保...
王鹏 摘要:意境是中国古代艺术追求美学的一种艺术境界。中国园林受山水诗、画影响,构图布局讲究诗情画意,而江南私...
《孽海花》的主角金文清是早期的传统和迂腐。 他离开这个国家后,开始思考自己,在他人的影响下,他的思想逐渐得到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