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社会学论文发表了社会巨变对中国青年婚恋观的影响,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青年男女的婚恋观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以往保守、传统的婚恋观发展到现在自由、开放的婚恋观,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3 21:00 热度:
这篇社会学论文发表了社会巨变对中国青年婚恋观的影响,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青年男女的婚恋观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以往保守、传统的婚恋观发展到现在自由、开放的婚恋观,当下青年婚恋的主要表现为几个特征,论文都做一一论述,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婚恋观发生这样的改变呢?论文针对这种改变提出了几点建议。
摘要:当代青年的婚恋问题日益成为家庭与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在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下,我国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在社会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青年的婚恋观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青年男女的婚恋观由过去的单一模式转向多元化模式,不仅在观念上有所进步,实际行动上也大有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用法律和道德加以正确的引导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社会学论文发表,社会巨变,青年男女,婚恋观
一、我国青年婚恋观的主要表现
1.男女恋爱的认识渠道更加广泛。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大众传媒还未起步,青年的恋爱对象主要通过亲戚、朋友、同事介绍,方式比较单一。直到1979年,四川江津市某中学教员丁乃钧因种种原因,已过而立之年仍未成家。他看到报纸上登载的商品信息突发奇想,提笔写了一则征婚启事,连同自己的处境及依旧独身的原因,一起寄给《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市场报》,开启了人们通过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进行征婚的先河。当今社会,随着大众传媒的广泛应用,男女相识渠道已经多样化,可以借助电话、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手段。
2.婚姻状态不稳定。男女双方在一定程度上都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好则聚,不好则分,对婚姻生活的责任和义务认识不清,没有从一而终的决心和韧劲。男女双方比较注重感觉,但是家长更看中条件。第一次见面接触,男女双方看对眼儿有了感觉才会有继续交往下去的欲望,但是家长却更加注重双方的实际情况。相比较之下,这体现了青年男女在择偶方面较之父辈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并不完全受制于父母,这是婚恋观的一种进步表现。
3.婚姻目的更加实际、更加物质。男方会更加看中有学历、有气质、有样貌的女孩,当然女方家庭经济条件好也是男方考虑的一个因素,但这个因素的影响不大。女方会更加看中有一定社会地位、有自己的事业、经济条件好的男子,当然男方的形象也是考虑的一个因素,但当今社会这个因素占有的分量不大。上世纪末,徐安琪等学者通过入户调查与访谈,对中国人的择偶偏好进行了50年的比较研究,发现除了带有强烈时代烙印的政治因素明显减弱外,教育程度、职业、收入、住房等社会经济条件逐渐被人们重视。
4.婚外恋、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青年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所以人品和性格也成为了男女择偶的重要标准,脾气火爆、不懂关爱家庭、对感情不忠、工作地点不稳定、长期出差的,基本都不被考虑,还有一部分人因此开始晚婚、恐婚。总之,当今社会不稳定的婚姻状态对青年男女的择偶观产生了影响。
5.试婚,也就是同居,已经被社会所默认,即使有谴责也只是停留在道德层面,这在过去的社会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如今很多青年男女一直处于同居状态,可同居并不能代替结婚,作为婚前的了解还是可以被允许的,但如果以同居的状态代替结婚,还是应该抵制的,毕竟同居让人缺乏安全感,并且没有法律保证。2002年,田毅、陈景璐对青年男女爱情观的研究显示,在回答“只要双方愿意,婚前性行为无需指责”时,非常同意的占11.66%、同意的占45.67%,二者相加为57.33%。
6.中西文化的碰撞,使得我国青年男女的性观念也更加开放,对性生活的要求也更高,这也体现了我国青年婚恋观念一个明显变化,这是进步的一面。正如学者孙抱弘所说:“当代青年对于婚姻中爱的关切明显提高,对于传统的婚姻伦理观念,特别是对于以往多数人在实际生活中默认的有性无爱乃至无性无爱的婚姻,越来越多的青年持否定立场。”
7.同性恋逐渐被接受。国外已经有法律允许同性恋者结婚了,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此项法律规定,但是社会对同性恋者的包容程度却在逐步加大,不再那么歧视和排斥这个群体。婚姻态度的变动及其对传统婚姻制度的替代可能性,一直备受研究关注。随着未婚和非婚同居人口的增加,生育率的降低和离婚率的上升,以及家庭主义作为一种文化价值观的式微,一些学者认为,从西方社会发展历程来看,婚姻经历了从制度婚姻到伴侣婚姻,再到个体婚姻的历史阶段。
二、促使我国青年的婚恋观念发生转变的原因
1.当代中国还在经历着“双重转型”: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些必然会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的变化,导致婚姻观与行为的多元化。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原因,也对我国青年的婚恋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市场经济倡导的自由平等使得我国青年的婚恋选择更加独立自由,也使得青年的婚恋观更加的物质实际。爱情不再是婚姻中的主导因素,社会地位、经济背景、个人品德等等成为了选择婚恋伴侣的首要因素,甚至存在利益婚姻。
2.青年婚恋观的变化发展,一方面与经济体制的变革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关。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变快,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青年的婚恋观远离了政治家庭因素,感情和心理需求得到复归,单一的婚恋观向多元化婚恋观转变,一方面体现了传统婚恋观的价值和现代婚恋观的鲜活色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发展进步对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
3.中西文化的碰撞使得社会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青年们不只是局限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跳不出去。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接触的人际圈更加广泛,社会生活的圈子不断扩展,为青年男女的相识相知相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4.社会中的道德失范现象蔓延到了家庭。在物欲、情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那些经不住各种诱惑,丧失了起码的理性和良心的人,为了满足自我的罪恶欲望,即使面对自己的亲人也不会心慈手软。这种道德失范现象使得我国青年的婚恋问题不断增多,比如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婚外恋、婚外同居、重婚纳妾、家庭暴力等等。如今,这些问题的增多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三、针对我国青年婚恋观的转变,提出几点建议
我国青年婚恋观的变化有进步的一面,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青年男女婚恋观仍然会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
1.青年男女的婚恋观要遵循原则,那就是爱情、诚信、宽容、理解;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人生价值观一致;不能盲目,不能随便,这样可以为日后的婚姻生活奠定稳定的感情基础。
2.当代青年都追求个性自由,不喜欢被束缚,对婚姻的不负责任现象十分常见,这时就要在心理和思想层面对其进行教育,要让青年们懂得无论怎样婚姻还是要以感情和爱作为基础。那些以个人利益为主,认为谁也不是谁的唯一,过一天算一天的青年们,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婚姻引导。婚姻不是儿戏,既然决定走进婚姻,双方就要对婚姻负起责任,履行义务,不能轻易放弃婚姻,一切要以家庭为重。
3.同居试婚虽然有很多新鲜和诱人之处,但毕竟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社会应该对同居试婚的行为抱一定的宽容态度,另一方面,也要在道德和法律上对其进行规范,以免让青年男女误入歧途的行为害人害己。
4.完善婚姻法律法规,保障青年男女在婚姻生活中的合法权益,使青年男女明白自己在婚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以及负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苏颂兴,胡振平.分化与整合: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06).
[3]田毅,陈景璐.当代大学生恋爱婚姻观扫描透视[J].社会科学论坛,2002(09).
[4]孙抱弘.现代社会与青年伦理[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3.
[5]Andrew J.Cherlin. A. J.The Deinstitutionalization of American Marriage[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2004(04).
[6]许传新,王平.试论“试婚”产生的社会机制[J].青年研究,2002(03).
[7]王震宇.中国婚姻家庭状况的变化[J].中国国情国力,1999(03).
论文范文:
这篇文学论文发表了新诗歌语言技巧和新诗发展,论文讲解了什么是诗歌语言,随着文学诗歌的不断发展创新,诗歌语言有了越来越独特的风格和气质,本文总结了新的几种诗歌语言的特点,不断丰富着我们感情,文学界也因此有了新鲜气息。
这里所说的诗歌,专指“五四”以来的中国新诗,兼及部分外国诗歌(欣赏部分)。毋容讳言,中国新诗从诞生起,一直处在不断探索与发展中。一开始是模仿西方,形成了翻译体,主要作者有胡适、俞平伯、宗白华、康白情等;次后是自主探索,出现了“新格律体”,代表诗人是闻一多;再次是抗战时期,出现了“田间体”。
王小波作品中的语言和人物都是流利,简洁,冷静,易懂,富有表现力的现代词汇。一方面,他们充满了诗意的节奏和敏捷,...
西方新文化史的产生是在传统史学的土壤上滋养的。在上世纪60、70年代,新文化史学的产生受到三大方法和理论的影响得以...
互联网拉近各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提高了对跨文化新闻传播的要求,跨文化新闻传播得到落实加强各国人民的交...
法国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文化保护政策源远流长。长期以来法国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全体公民的积极性,鼓励公民参与文化保...
王鹏 摘要:意境是中国古代艺术追求美学的一种艺术境界。中国园林受山水诗、画影响,构图布局讲究诗情画意,而江南私...
《孽海花》的主角金文清是早期的传统和迂腐。 他离开这个国家后,开始思考自己,在他人的影响下,他的思想逐渐得到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