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里地处藏北高原,地势高亢,植被稀少、空气稀薄、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生态条件恶劣,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生态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和自动恢
4006-054-001 立即咨询发布时间:2022-10-09 09:42 热度:
摘要:阿里地处藏北高原,地势高亢,植被稀少、空气稀薄、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生态条件恶劣,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生态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和自动恢复的能力较弱。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阿里的生态环境遭遇严重破坏,环境不断恶化,土地风化、沙化、荒漠化现象比较严重。基于阿里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环境保护任务的紧迫性,本文以最新实地调查数据为根据,对阿里地区生态现状以及保护对策做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皆在为进一步做好建设“生态阿里”和实现阿里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关键词:阿里 生态建设
一、西藏阿里地区生态环境概况及生态资源利用现状
(一)西藏阿里地区生态环境概况
阿里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的西部,地处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该地区地势高亢,平均海拔约4663m,是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地区。阿里地区大部分属高原亚寒带和高原寒带气候,地区间的气候差异明显,南部和西南部为高原温带季风干旱气候区,中部为高原亚寒带季风干旱气候区,北部为高原寒带季风干旱气候区。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六大山系由低到高又形成若干个垂直气候带,尤以西南高山峡谷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由低到高有:山地温带,山地亚寒带和山地寒带。阿里地区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温度低,寒冷时间长,降水少,形成种植业和林业规模小、畜牧业比重大的农业结构特征。现有农业用地2.16×107hm2,其中宜耕地占0.03%,宜林地占0.04%,宜牧地点 99.3%。该地区受不利气候因素如大风、雪灾、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影响要比西藏其它地区大。
阿里地区生态系统突出表现为三种类型。首先是荒漠生态系统,广泛见于牧区内的高山带,分布高度主要在4500—5300米之间,生长地气候寒冷、半湿润至半干旱,植被低矮,一般在10厘米以下,植被覆盖度多在20—40%之间。其次是草原生态系统,为牧区的主要植被景观之一,广泛分布于阿里北部和东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草群生长一般都较低矮稀疏,植被覆盖度在20—30%之间,草群高度15—25厘米。第三是草甸生态系统,分布地区气候基本上属寒冷半湿润型,以高山草甸为主,草层不厚,种类组成丰富,其中以小嵩草草甸分布最为广泛,是我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草甸群落。
(二)生态资源利用现状
我地区生态资源以草原为主,草原植物组成简单,旱生植物占优势种。草群覆盖度小,产草量低,一般覆盖度为1—30%,产草量(可食)50公斤/亩左右。有的虽然植被丰富,覆盖度高,草层厚,但面积极小,如沼泽草类,面积仅占0.02%,近几年,由于气候干燥,全球变暖及人为原因,致使草场“三化”(荒漠化、沙化、退化)严重。目前,我地区牧区天然草场普遍退化,每百亩草场牧业产值和畜产品产量(牛羊肉、毛绒、奶)分别比1988年下降39.87%及19.96%;理论载畜量每百亩为1.39个绵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为1.73个绵羊单位,超载9.64%。
二、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导致阿里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实质而言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阿里环境基础差,生态系统先天性脆弱,缺乏发展复杂高等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条件,地势高亢、空气稀薄、干旱少雨等一系列自然因素限定了该地区的生态发展模式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是人为地干扰与破坏,阿里地区本身环境基础差,生态系统自身抵御外界干扰和破坏的能力有限,加上人为地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地破坏生态,是导致阿里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主要的环境恶化表象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草原“三化”继续漫延
草原“三化”严重,草原生态系统整体退化是阿里草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
1、草原季节性生产与牲畜饲
摘 要: 本文综合叙述了生物信息学对农业科学研究的影响,介绍了生物信息学在农业模式植物、种质资源优化、农药的设计...
为探索拱坝河流域大果青杄播种育苗技术与幼苗生长规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采种母树树龄和播种育苗海拔为切入点,...
松树树种因其成本低、耐寒、耐旱等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种植,但松树的种植效果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本...
一、生态时代与持续发展建筑 生态建筑(ecologicalbuilding)当前已成为世界全球建筑设计师们所共同注目的热点话题。这一代表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经济水平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我国环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污染现象...
现在农业不断科技化发展建设,对于在病虫害上也是有新的科学技术的政策和防治措施。本文主要就是针对黑大豆常见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