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中国高等教育软实力的内涵及建设路径

□李 健 洪成文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指出,中国要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而实现夯实全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根本目标。高等教育软实力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中国高等教育软实力的内涵及建设路径

发布时间:2022-10-03 10:56 热度:

中国高等教育软实力的内涵及建设路径

  □李 健 洪成文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指出,中国要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而实现夯实全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根本目标。高等教育软实力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综合实力水平的关键要素。建设中国高等教育软实力的提出,符合我国宏观国家战略和微观现实需求。通过探析中国高等教育软实力的理论源头和内涵要素可知,高等教育软实力理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因而应从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等方面着手建设中国高等教育软实力,进一步发扬中国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夯实中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传播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关键词:高等教育;软实力;高等教育软实力;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18)04-0016-05

  一、建设中国“高等教育软实力”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指出,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保证,中国要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夯实全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建设中国“高等教育软实力”这一命题提出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从宏观战略布局来看,进入21世纪,在国际化环境下,高等教育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逐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建设中国高等教育软实力是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我国高等教育软实力的构建有利于我们在“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布局中,发挥积极的媒介沟通作用,助力高等教育强国梦的实现。

  从微观现实需求来看,建设中国高等教育软实力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具体而言,我国可以通过建设高等教育的软实力,吸引大量优秀外国留学生,提供世界级的优质高等教育服务,影响外国留学生的文化价值观。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综合实力以及影响力的凸显,我国高校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办学愈加频繁,建设中国高等教育软实力的诉求日显迫切。

  二、建设中国高等教育软实力的理论溯源和内涵要素

  (一)“高等教育软实力”的理论溯源

  国际政治理论、文化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作为构建高等教育软实力的理论溯源,对理解和阐释高等教育软实力的内涵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国际政治理论来看,高等教育软实力诞生于全球化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是高等教育内部权力分配与外部权力博弈的产物。高等教育软实力中的“软实力”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奈(JosephS.Nye)提出的国际关系领域的“软实力”[1]。从国际政治学理论视角来看,“软实力”是与“硬实力”相对应的二元论概念。“硬实力”在国际政治学中是指国家的军队、国防、经济和科技的实力。在当今国际政治环境中,“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对应性与二元性体现着国际政治关系中的零和博弈理念。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软实力可以被定义为“上升的力量”(RisingPower)/“修正主义力量”(RevisionistPower),即发生在全球背景下的历史转型和变迁中的权力本体[2]。

  三、中国高等教育软实力的建设路径

  依据上述软实力构成的三大要素,中国高等教育软实力的建设路径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吸引力内核是指文化性吸引力、价值性吸引力以及制度性吸引力;竞争力外延是以吸引力为内核,关注于组织国际化、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以及课程国际化;影响力外显是通过吸引力内核与竞争力外延而产生的外显性影响力,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权威性、高等教育的满意度、高等教育声望以及高等教育专业性四个主要外显性指标(见图1)。总体来说,吸引力内核、竞争力外延、影响力外显三个层级之间密切关联,相互作用,构建了整体统一的高等教育软实力。

  (一)大力发扬中国高等教育的吸引力

  1.清晰吸引力的内涵。

  首先,要厘清中国高等教育软实力的核心是吸引力。中国高等教育的吸引力主要包括文化性吸引力、价值性吸引力以及制度性吸引力。文化、价值、制度三者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与统一性。其次,要辨析文化、价值、制度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具体来说,文化是人类文明在历史进程中的集体无意识表达,价值是人类在历史文化中提炼出的被大部分群体接受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条与规则[8]。从人类文明发展来看,人类历史的价值具有普世性,人类所提取总结的价值是基于人类智慧与经验的凝练性的普世准则;制度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为了维持社会运行制定出的具有强制性与规则性的法规与准则[9]。文化、价值、制度三者之间存在内在传承性,是作为文化符号的历史继承与沉淀。再次,要总结我国高等教育软实力吸引力内涵的要素构成。我们不仅需要理解高等教育软实力的吸引力内核的要素构成,也要理解大学是具有历史性与文化性的综合性符号载体。例如,大学著名学者、科学家、文学家等文化传承性精神符号,大学的校史文化符号等都是其独特表现形式。

  2.发扬吸引力的传统和形式。

  具体来说,一是要理解发扬吸引力传统和形式的核心要点是将中国传统儒家治学文化和西方大学科学精神融汇贯通。二是要挖掘吸引力的多层面表现形式。吸引力内核的隐形符号主要包括大学无形的文化信仰与文化精神。文化性吸引力需要关注高等教育机构与组织内生性的文化传承特质。大学校训、大学校史、大学精神、大学气质等均以文化符号作为主要特征,大学的这种文化性吸引力可以是古代历史因素的集合也可以是现代大学文明精神的显现。

  参考文献

  [1]洪成文,李湘萍.建设充满自信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价值、途径及效益——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有得[J].中国高教研究,2013(02):12-16.

  [2]胡弼成,上官晴.教育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及内部效应探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03):29-35.

  [3]李化树.论大学的软实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4):49.

  [4]Robertson,R.Theglobalizationparadigm:Thinkingglobally[J].ReligionandsocialorderPublisher,1991(1),207-224

  [5]Blanchard,J.M.F.,&Lu,F.Thinkinghardaboutsoftpower:AreviewandcritiqueoftheliteratureonChinaandsoftpower[J].LynneRiennerPublisher,2012(2)565-589



中国高等教育软实力的内涵及建设路径

相关阅读

赋能教育及其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管慧 EmpowermenteducationanditsapplicationinhealtheducationGuanHui 摘要:从赋能教育的概念、起源、发展形式以及在医学健康教育应用中的...

校园快递客户满意度的SWOT分析和维护方法

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到800亿件,随着快递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一些潜在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造成客户满意度下降。本...

艺术体操训练对少儿影响

少儿的身体具有极大可塑性,通过良好的体育活动训练,能够使其达到相应的锻炼目的,促进生长发育。艺术体操启蒙训练对...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研究

夏惠贤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 摘要:教育公平与教育分流制度是共存于现代教育中看似矛盾的两个事物。基于...

多元化基础教育支撑下的德国技能、技术型人才

季晔JIYe(洛阳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洛阳471023) 摘要:通过对德国职业学校和应用技术大学的访问与实践,探讨其符合市场...

社会出身与教育获得*———基于CGSS70个年龄组数

方长春风笑天 提要:社会出身对人们教育获得的影响受制于人们所处的社会情境。在中国最近几十年的社会变迁过程中,社会...

公司地址:大连市中山区曼哈顿大厦A座2610室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董经理 售后座机 / 传真:0411-83767788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