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通信工程师论文发表中国移动结合物联网发展

[摘 要]中国移动通过扩大规模优势,以自主创新为契机参与物联网标准建设,以及深入拓展移动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促进中国移动与物联网的全面融合,加速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进程。文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通信工程师论文发表中国移动结合物联网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05 21:43 热度:

通信工程师论文发表中国移动结合物联网发展

  [摘 要]中国移动通过扩大规模优势,以自主创新为契机参与物联网标准建设,以及深入拓展移动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促进中国移动与物联网的全面融合,加速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进程。文章发表在《》上,是通信工程师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中国移动;移动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像大多数新兴概念一样,技术和发展始终走在理论的前面。当前,物联网依旧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从众多的理解、认识、描述中,依然能够识别出它的“基本框架”。

  第一,能够连接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第二,能够实时联系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位移等各种需要的数据;第三,能够借助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相融合。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以方便用户识别、管理和控制。

  从这些基本点中可以发现,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

  首先,物联网是各种感知技术的融合。物联网的网络上设置了海量的各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可以看做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数据内容、数据格式、数据强度、数据频度等参数也不相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照用户预先设置的周期采集信息,并不断更新数据。

  其次,物联网是基于在互联网上的“泛”网络。当前,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必须接入各种有线、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才能将“物”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预先设置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必须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可信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最后,物联网不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而传感器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即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扩充到各类应用领域。

  近两年,大量基于物联网的新概念层出不穷,“感知中国”、IBM的“智慧地球”等,其本质都是要实现物联网服务的应用。作为物联网服务实现的载体,无线通信至关重要,以目前的技术发展态势,3G无疑将是各国发展物联网的依托。作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SCDMA无疑在中国的物联网产业中发挥独特的作用。2009年8月,******总理视察江苏时明确指出: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SCDMA技术结合起来,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即物联网)发展。因此,物联网和TD-SCDMA相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是一个物联网发展史、移动通信发展史的重大机遇。

  首先,物联网与TD-SCDMA相结合,将对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有专家曾估算,2010年,物联网产业链会带动超过了1000亿元规模的GDP,而TD-SCDMA网络建设和运营也将带动一个巨大的产业市场。两个高科技产业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将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二,物联网与TD-SCDMA相结合,将对国家信息安全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与互联网一样,物联网同样面临信息安全的问题,而且物联网越发达、涉及应用领域越广泛,其牵涉到的信息安全问题就越发突出。为此,使用掌握核心技术的3G标准、技术和设备以支撑物联网的发展,将有助于提升我国信息战略安全。

  第三,物联网与TD-SCDMA相结合,将促进TD-SCDMA自身的发展建设。3G与2G最为主要的特色业务,就是非语音领域。结合应用领域来看,物联网将对非语音业务产生极大的需求,因而将对3G自身的发展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物联网的发展带动技术、设备等标准的制定,如果TD-SCDMA与物联网相结合形成系列完整的标准,将对TD-SCDMA自身建设极为有利。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当前快速、深入的发展,也做好了全面融入物联网的准备:①政策支持:TD-SCDMA是我国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3G技术,已得到政府和重点行业企业的扶植,将会有助于促进中国移动在物联网产业链的话语权;②标准先行:中国移动已开始着手制定终端和平台的协议标准,有助于引导物联网产业链的标准化与规范化;③网络广覆盖:GSM与TD-SCDMA融合组网方式的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已达到较高标准,加之即将实现的与WiFi融合,将有助于形成高质量、全覆盖的网络环境;④客户规模:已超过5亿的用户,客户群覆盖全面,在具有较强应用需求的移动信息化企业客户中占有绝对和相对规模;⑤应用多领域:自2002年首次尝试在重钢生产过程中实施远程监控之后,2008年推出电梯卫士、数字城管等多个产品,2009年形成了5大类18项移动物联网的产品体系,至2010年时,第一二三产业中的物联网应用领域都已初步显现中国移动的身影,并在不断地扩大应用领域和影响力。

  国际权威机构预测,至2020年,世界上物互联的业务与人之间通信的业务相比,将高达到30?∶?1。根据我国权威机构预测,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000亿元。因此,中国移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当前有利时机,与物联网作为新兴战略产业的代表,其远大前景已经不容置疑。

  首先,完善并逐步地扩大规模优势,特别是优质客户、集团客户、对移动信息化有特定需求的客户,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构建业务丰富、需求细分、应用性强的物联网平台,并实现与现有平台的对接。

  其次,以自主创新为契机,积极参与物联网标准建设,赢得标准的话语权。从互联网发展史可以看出,由于美国率先制定了互联网的标准以及核心技术,使得美国对互联网的发展拥有了至高的发言权与主导权。但物联网的标准不是一个公司、一个行业所能制定的,但是,作为在物联网业务发展中已具备一定优势的中国移动,应积极参与并推动中国物联网各种标准的制定、实施和推广,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和运营经验赢得在物联网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与主导权。

  最后,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深入行业、深入地区、深入服务层次。物联网最大的贡献在于应用,应用领域的拓展、应用层面的深入标志着物联网发展的成熟。中国移动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应当不断推出适合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特点的业务项目,如近海区域鱼苗蟹苗的投放、大棚蔬菜的控温浇灌、煤矿系统中的瓦斯监控、城市公交系统的交通路况手机监控等;结合各省市当地实际,开发适合当地的应用项目,如水域沿线的环境监测、娱乐场所的噪声监控等;加大业务研发力度,注重与物联网应用相结合,从提供单纯的视频采集逐步地发展到分析、决策、建议的高层次阶段。

  参考文献:

  [1]刘玮,王红梅,肖青.物联网概念辨析[J].电信技术,2010(1).

  [2]李刚,柳艳梅.物联网通信企业发展的新机遇[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6).?

  须知:《无线电通信技术》杂志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党的新闻出版方针,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科技期刊制定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坚持本刊的技术性、学术性强的电子类科技期刊属性,充分发挥本刊科技信息载体的作用,突出学术性,以数字信息网络为平台,以及时报道通信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与前沿技术为主线,技术与市场紧密结合,突出高科技并兼顾其他相关专业。



通信工程师论文发表中国移动结合物联网发展

相关阅读

试论虚拟参考站(VRS)技术在现代测量中的应用

摘要:虚拟参考站的出现是GPS定位的有一项突破,它标志着GPS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不仅使GPS提高了精度,同时扩大了...

论析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视软新闻英译

20世纪70年代功能翻译理论在德国蓬勃发展。1971年卡塔琳娜·赖斯 (KatharinaReiss) 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Possibiliti...

比亚迪E5无法慢充故障诊断

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先后发布限时停售传统燃油车的政策。预计10年后,在我国销售的增量新车中,将没有内燃...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应用

结合某项目的太阳能光伏照明设计,具体阐述并网发电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并对光伏发电的效益做一定的分析...

浅析数字化技术在飞机装配中的应用_数字技术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在飞机装配中的应用显示了许多优势,使我国航空产品的开发发生...

应用SECTION处理AutoCAD和MAPGIS间的数据转换_计算机

本文简要介绍了通过AutoCAD的DXF数据格式与MAPGIS的MPJ数据格式直接转换在地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重点阐述了AutoCAD的...

公司地址:大连市中山区曼哈顿大厦A座2610室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董经理 售后座机 / 传真:0411-83767788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