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户服务:4006-054-001 疑难解答:159-9855-7370(7X24合作/咨询),173-0411-9111/155-4267-2990(售前),座机/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上一张 下一张

适应IT产业需求培养高职“软件蓝领”

由于IT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紧缺大量的生产一线的软件技术人才。高职院校担负着为 IT业培养输送应用型、技能型“软件蓝领”的重任。为适应IT产业发展和软件企业岗位需求,旨在探

4006-054-001 立即咨询

适应IT产业需求培养高职“软件蓝领”

发布时间:2022-10-05 21:43 热度:

适应IT产业需求培养高职“软件蓝领”

  摘 要:由于IT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紧缺大量的生产一线的软件技术人才。高职院校担负着为 IT业培养输送应用型、技能型“软件蓝领”的重任。为适应IT产业发展和软件企业岗位需求,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型“软件蓝领”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以及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软件蓝领;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内容

  中国的软件业正遭遇着人才瓶颈。据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卫生部等6个部门的调查研究.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技能型人才严重紧缺问题,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领域尤为突出。调查表明,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中,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需增加百万人左右.在数控应用技术领域。需培训和造就数十万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维护人员。这些人员被业界人土称之为实用型、技能型“软件蓝领”。

  一、软件业的现状及其“软件蓝领”需求趋势

  在世界软件业进入工业化生产的今天,中国的软件业已初具产业规模,与国际软件业领先水平相比,全球软件产业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阶段,而中国的软件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中国软件市场正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在计世资讯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其研究分析表明了中国软件产业规模现状,2004年产值规模达682亿元,比2003年增长30%,其中国内用户的软件投资总量达539亿元,同比增长25.3%,预计 2005年增长速度将为28.1%,软件市场总体规模将达907亿元,增长率将达33%。2010年左右,中国软件产业将步入成熟期。[1]据湖北省软件培养基地发布的求职信息表明,全国已建成“国家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重点软件园”,基地与园内至少已培育出上万家软件企业,仅湖北省软件产业基地就有600多家软件企业。[2]我国上千人的软件企业已有北大方正、中软总公司、东大软件集团、用友软件集团等等。而异军突起的印度软件业.因培养出了庞大的软件产业工人群.促成其号称世界软件业第二大国。印度的软件公司,动辄上千人,其中超过5000人的企业就有18家,企业中除少数的高级开发、项目分析人员外.其余的人都是从事基础编程的“软件蓝领”,软件生产如同传统产业的流水线作业,而每个基础编程人员则按规定加工整个工程中的某个标准件,从而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中国软件业要形成规模化经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软件人才匮乏与改进人才结构是首先要打破的瓶颈。从美国、印度等国的经验来看,软件企业需要有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软件从业人员理论上可以分为软件工人、软件开发人员、项目负责人三个层次。在这一结构中每个人都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进行流水作业,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从事软件编程工作的基础程序员——软件蓝领。

  软件业内人士认为.新的软件生产模式需要的人才将呈“金字塔”型:大量需要的是处在生产:第一线的编程人员(软件工人),占总人数的60%—70%;中间层是从事软件设计、测试设计的人员 (软件开发人员),属企业的高级人员,占总人数的20%-30%;处在最顶端的是社会需求的分析人员(项目负责人)。

  目前我国的软件人才结构呈“纺锤”型.即中间层次的人才相对较多,生产第一线的编程人员 (软件工人)甚少。软件企业基本上还处于作坊式生产,高学历人员在软件企业中,还要冲杀在编码第一线,集设计、施工、销售等于一身,从而造成软件成本居高不下,效率、质量也难以提升.降低了其价格上的国际竞争力。

  不难看出,“软件蓝领”是软件企业不可缺少的人才底座,而现有人才又供给不足。总之,我国软件业在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①人才数量不足;②人才结构不合理;③人才培养模式有待革新。

  二、培养适应软件业需求的“软件蓝领”

  当前,我国的软件业需要大量的“软件蓝领”.然而,能适应软件业需求的“软件蓝领”又供给不足,导致软件企业不得不使用高学历人才从事简单的“软件工人”就能胜任的基础编程工作。

  (一)高职院校应当且有能力承担起培养“软件蓝领”的重任

  软件产业的发展必须以人才培养为起点。我国的软件人才培养主要依靠各级高等院校,从教育行业人才培养定位来看,大量的应用型、操作、动手能力强的低层次“软件蓝领(工人)”,应由高职高专院校承担起培养与输送这类人才的重任。

  高职高专院校所开设的计算机专业(软件技术方向),其人才培养目标本身就定位为应用型或称操作型、技能型人才.也应是向软件企业输送“软件蓝领”、“软件工人”、“软件基础程序员”的培养基地。

  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和软件人才的匮乏,而衍生培育了IT人才培养企业,如北大青鸟 APTECH计算机教育培训中心、NIIT、神州数码和 ATA等,他们从一开始就以全新的培养模式,以短、平、快、专的手段为软件企业培养输送实用、急需的人才。一些在校大学生和面临毕业的大学生,不是选择直接就业或考研,而是纷纷选择到这样的培训企业中深造一至二年,学习他们心仪的知识和技能,报考和获取他们向往的某类程序员认证证书。这预示着新型的人才培养企业向传统的教育行业发起了挑战,预示着高校人才培养与人才输出模式需要改革。

  (二)建立高职高专“软件蓝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明确“软件蓝领”培养目标。借鉴IT人才培养企业对软件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应将“软件蓝领”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政治上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是能适应软件企业编程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J人才;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能适应软件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基础程序员,他们是软件中、高级人员提出制造某一软件方案的编程执行人员,他们也应按编程工序划分专攻方向,充当整个软件工程中的某个标准件生产的专门人员。

  2.注重培养并开发“软件蓝领”的基本素质。IT业界人士认为:高职院校向软件企业输送的生产一线的“软件蓝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①具有软件开发实用知识和技能,良好的项目开发编程能力。至少精通一门编程语言,如当前国内企业常用的C/C++、VB和国际上最流行的Java语言,熟悉它的基本语法、技术特点和API(应用程序接口)、、②认识和运用数据库的能力,即会使用目前常用的数据库软件,如甲骨文公司的Oracle数据库软件、微软公司的SQLServer软件等。③具有软件工程的概念。从项目需求分析开始.到安装调试完毕,基础软件编程人员都必须能清楚地理解和把握这些过程,并能胜任各种环节的具体工作。④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特别是掌握专业英语(计算机编程所需)的基本词汇,及其相关的英语语法。⑤自觉的团队精神,较强的求知欲和进取心。软件业是一个高速发展、快速变化和不断创新的行业,软件人才的与人合作意识与精神、求知欲与进取心都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在激烈竞争的行业中立足的基本条件。⑥熟悉国家信息产业的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与创新精神。

  培养适应IT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软件蓝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一要让学生掌握适度的文化科技知识和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软件编程专门知识,使之具备从事软件产业职业要求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二要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满足软件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需要;三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四要培养学生的延展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IT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其技术发展与更新的速度,需要软件职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掌握新技术的潜质,即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战技能,同时具备可持续学习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探索适应IT企业需求的“软件蓝领”培养模式

  首先。以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通过优良的课程体系,传授实用的教学内容,同时辅以有效的教学手段,强化外语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使高职高专院校打造的“软件蓝领”掌握最新IT业界、软件业界的实用知识与技术。

  第二,以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模式为辅线。既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满足软件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需要;又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团队工作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延展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IT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其技术发展与更新的速度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掌握新技术的潜质,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具备可持续学习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以学历教育与岗位技术培训相结合的“软件蓝领”培养模式。学生在校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其表层结果是使学生取得日后立足社会的名片——学历证书,其深层结果是让学生在校完成“软件蓝领”的培养目标、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开发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与开发。然而,教育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高校向企业输送的毕业生有的要再接受近一年的教育与训练才能胜任工作。因此,为适应IT技术高速发展.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的现实,高职院校应该开辟走出去、请进来之路,走校企联合培养实用人才之路,校企共同探索“订单式”“软件蓝领”培养模式,适当引入著名IT企业的程序员系列认证,按照IT企业具体岗位需求,对“软件蓝领”进行再分类,突出具体岗位的针对性,使学生在校期间受到必要的IT职业岗位技能培训,取得步入企业的名片——某类程序员认证证书。另外,为了使高职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胜任“软件蓝领”岗位工作,高职院校应注重依托IT(软件)行业.聘请IT行业的专家学者、资深人士参与学校教学运行的全过程,将一些国际流行的IT产业最新技术及时引入教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更新教材等,使学生更快捷地接受IT职业需求培训,增强直接就业的适应性。这样既可树立高职院校为企业输送“高级蓝领”的形象.也可改善高职毕业生不好找工作的现状。

  三、适应“软件蓝领”培养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设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蓝图。它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设定预期的学习结果,并通过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安排科学的教育教学内容,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进程,规划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与技能结构和专业个性化、层次性结构,以达到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整体职业能力的教育目的。

  在目前的高职IT教育中,由于延用或效仿高校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有的高职院校仍以“本科压缩型”或“专科型”的模式办高职教育,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尚未形成科学适度的课程体系,因而带来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一系列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①理论课程相对过多,同类课程重复设置,无故提高了学时数的占用率,既不能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满足高职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的求学愿望;②实习实践课程相对较少,难以达到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目标;校内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辅助教学条件有限,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足,学生很少有(几乎没有)机会参与模拟的软件项目开发,更别说参与具体的软件项目开发,因此也无法在老师、项目经理或技师的指导下,感受亲自动手进行项目开发出成果的充实感,或是自己独立或与同学(项目组成员)协同进行项目开发的学习氛围,因此也就无法从实训教学环节中积累项目开发经验。在毕业应聘工作时,一谈到软件项目开发等实际问题时,则张口结舌,不知所云。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课程设置跟不上且脱离IT软件行业发展的市场需求;重理论知识教学,轻实践环节教学;双师型师资力量有限(几乎没有);实习实训教学指导书缺乏,教材落伍;教学模式正处于摸索改革、寻求发展之路的初级阶段等等。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应以IT软件行业职业或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技能本位”为指导思想,即强调实用技术和规范的应用,而不探究深奥的理论.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不拘泥于学科的系统完备.设置高职“软件蓝领”培养课程体系。

  与课程教学相匹配相配套的是教材和实习、实训课题教学指导书,以及单项或模拟项目开发指导书。高职教材必须突出它的职业性、实践性和科学性,必须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相适应。教材编写的模式应该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上岗能力培养为重心,以技能训练为特色的指导思想。理论叙述体系要反映高职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衔接的循序渐进原则,从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出发,对于单项职业能力或证书类培训教材与教学指导书,最好采用完整的案例人手,逐层引入知识和理论,使高职学生带着实际问题,从案例的整体知识考虑,将局部知识逐层分解学习,以减轻高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学习压力,培养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针对“软件蓝领”培养特点,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质量,而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高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除应具备较深的理论功底外,还应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高职现有的教师,特别是IT类教育的教师多是由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数没有在企业的生产第一线工作劳动过,一般都对一线的实用技术、技能比较生疏。众所周知,讲授应用课程的教师,如果长期脱离企业界,是很难跟随技术的发展而一起发展的。因此,一方面应对教师进行高职教育基本理论的培训,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大型软件企业进行深造。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经常选派中青年教师到软件企业去强化技术与实践能力。再一方面是制定相应的选拔制度,直接从软件培训机构和软件企业生产一线聘请懂理论、有经验、会讲课的研发人员来作兼职教师或作论坛性质的学术、技术报告,以加速“双师型”队伍的建设,适应高职院校培养与输送“软件蓝领”的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华芳.2005年中国IT趋势论坛称ICT市场:站在新一轮起跑线上.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4日(第6版)

  [2]求职!求职!求职!.武汉晚报,2005年4月22 g(第61版).

  [3]王建国,王林.IT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13、14期).



适应IT产业需求培养高职“软件蓝领”

相关阅读

试论虚拟参考站(VRS)技术在现代测量中的应用

摘要:虚拟参考站的出现是GPS定位的有一项突破,它标志着GPS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不仅使GPS提高了精度,同时扩大了...

论析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视软新闻英译

20世纪70年代功能翻译理论在德国蓬勃发展。1971年卡塔琳娜·赖斯 (KatharinaReiss) 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Possibiliti...

比亚迪E5无法慢充故障诊断

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先后发布限时停售传统燃油车的政策。预计10年后,在我国销售的增量新车中,将没有内燃...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应用

结合某项目的太阳能光伏照明设计,具体阐述并网发电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并对光伏发电的效益做一定的分析...

浅析数字化技术在飞机装配中的应用_数字技术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在飞机装配中的应用显示了许多优势,使我国航空产品的开发发生...

应用SECTION处理AutoCAD和MAPGIS间的数据转换_计算机

本文简要介绍了通过AutoCAD的DXF数据格式与MAPGIS的MPJ数据格式直接转换在地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重点阐述了AutoCAD的...

公司地址:大连市中山区曼哈顿大厦A座2610室 运营中心:大连市沙河口区金盾路127号 研发中心:大连市西岗区大工西岗科创产业园10层 邮政编码:116029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业务咨询、合作:159-9855-7370(同微信) / 173-0411-9111 董经理 售后座机 / 传真:0411-83767788 电子邮件:Djy@Jiqunzhihui.com
集群智慧®为我公司注册商标,在商标国际分类第1、7、9、11、20、30、35、36、37、38、40、41、42、44、45类用途中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侵权删除:2544906@QQ.com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本站部分服务由本平台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如服务的质量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向我平台反馈,我们将及时为您解决,平台保障用户的全部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请认准本站网址(www.jiqunzhihui.org.cn),推荐百度搜索“集群智慧云科服”直达本站。
版权所有:大连集群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33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EDI证:辽B2-20230179 手机版